探討我國試驗機行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2013-10-23 14:01:03
探討我國試驗機行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國產軟件功能簡樸但操縱利便,國外軟件功能強盛但操縱略顯復雜。另外,我國將逐步開放3000米以下的低空領域,如斯以來,小型飛機的市場需求將會大幅晉升,這些都將大大促進試驗機往“大”的方向不斷拓展。多年來,王春生教授一直從事新型飛機耐久性和發念頭高溫合金工藝的機能研究,在試驗機的應用開發方面頗有心得,曾介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力學材料試驗機相關課題項目的起草制定;另外,王春生教授對試驗機在控制器、常規夾頭、高溫蠕變等方面曾提出過卓有有效的改進建議,并多次介入我國萬能拉力試驗機尺度的制定等。面臨當前入口產品的競爭,我們期待海內試驗機企業走自己的路,做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試驗機來。 ”
(1)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
關于如何突破我國試驗機行業的發展瓶頸之問,王春生教授如是回答,目前,我國試驗機行業發展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試驗機一直是歐美國家對我國尖端科研課題限制出口的產品,因此,打造我國試驗機民族品牌,增強國產試驗機的市場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
(2)機械系統:設計一款試驗機產品的機械系統,需要憑借經驗,并考慮材料機能、工藝水平、加工能力、熱處理效果等諸多因素。目前,國產試驗機的采樣頻率一般在40Hz左右,而國外較好的試驗機采樣頻率可達1000Hz,動態電液伺服疲憊試驗機采樣頻率為5000-6000Hz,這就比海內試驗機的機能質量高出很多。
王春生教授談到,試驗機按加荷方法可分為動態試驗機和靜態試驗機。
關于試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王春生教授談到,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背景下,材料的工作前提非常復雜,人們對材料力學機能測試要求不斷進步,因此,市場上也日漸泛起了各種型號與功能的試驗機產品。
(3)“大”:近幾年,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很快,諸如導彈、火箭這樣的大型結構件越來越多。過去,試驗機一般常用于汽車零部件、塑料、巖石力學、工程結構件等傳統領域的常規材料測試。試驗機技術的落后使得我國試驗機行業發展進入了“瓶頸”狀態。海內企業目光要放長遠,立足海內外產品差距,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鼎力投入研發新技術,進步產品機能,才能擴大產品市場。
20世紀,跟著液壓伺服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試驗機測試技術可以實現過去人工操縱不可能完成的試驗,使材料機能研究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例如,液氧、液氮、液氫的儲存罐材料要模擬航空航天環境,以便能更為精準地測試材料的力學機能。如斯形成良性輪回,淘汰落后企業,形成幾家有競爭能力的海內試驗機制造企業,并終極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海內試驗機廠家需要在軟件功能、操縱性、不亂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跟著試驗機的廣泛應用,我國從事材料機能測試的職員步隊也已變得相稱龐大。試問我國試驗機企業應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打造國產化試驗機品牌,再逐漸進入高端市場,并終極實現整個試驗機行業的良性發展?相信海內眾多的試驗機專家、用戶以及出產企業都在努力尋找這個突破口!
金屬、非金屬、高溫合金、高分子化合物等材料若要達到“物盡其用”,除了結構設計、加工工藝等影響因素外,其物理機能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試驗機便是用于丈量材料物理機能的首選儀器和必備工具。 “企業出資提供產品,學校負責開發應用,這樣不僅豐碩地利用了產品,找出其不足之處,進而提出解決方案,為企業節省了人力與財力,同時學校也完成了課題教授教養任務,轉而又為企業培養了大量*人才。
王春生教授先容到,若從力學實驗角度來看,試驗機的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兩大部門:一是結構力學,一是實驗力學(包括材料研究與材料檢修)。
*后,王春生教授表示,總的來說,我國試驗機行業仍是很有但愿的。近幾年,合金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超導材料等新材料的開發與使用,*地拓展了試驗機的應用領域。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高科技飛速發展,對試驗機技術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測試要求。就采樣頻率這一指標,我以為靜態拉伸試驗機的基本采樣頻率應該在200個點。國外試驗機產品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很快,產品機能又優于國產試驗機同類產品,再加上90年代末企業改制后,海內試驗機企業研發投入普遍不足,產品技術更新緩慢,因此,海內高端產品市場幾乎都被國外試驗機制造企業占領,即便是國外試驗機價格是國產同類產品的4-5倍,但海內市場需求依然很大。目前海內試驗機出產企業守舊估計也有300家,其中,多數企業規模偏小,產品定位低端,樞紐部件通過入口、外購等方式獲得,采用低價策略“分搶”海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